網頁

2021年5月22日 星期六

民安雨順

時序入夏,此刻的台灣就像是頂著烈日走鋼索,從4/2的太魯閣號出軌意外開始,許多不好的事情接連發生,包括乾旱缺水、民生跳電,而最教人擔心的是肺炎疫情的爆發,台灣果然還是無法倖免。 

每天看著確診病例數百,政府官員所說的超前部署看來有些空虛,只能寄望全體國民的自主防疫了,不要讓災情繼續擴大。因疫情爆起,公司隨即啟動第二次的分區上班,各級學校也跟著停課,群聚場所不同程度停擺,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不小衝擊。阿彌陀佛!希望大雨趕快來,解除日趨緊迫的旱象;手握權杖的人能認真解決問題,政客少些謾罵,官員多些付出,而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並上緊發條。

有些事是老天爺在做決定的,想再多也沒用,只能祈求台灣「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2021年5月8日 星期六

合唱團

假日整理家裡,翻出一張孩子小學時的紀錄光碟,裏頭放的是老二及老三同在合唱團時,參加各種比賽的點點滴滴,有影片也有照片,點閱其一,竟欲罷不能,歌聲實在美妙動聽,腦海不由迸出「天籟」兩字來。

影片中的孩子個個一張童稚的臉,大部分會隨音樂自然搖擺,但我的兩個小孩比肩而站,應該是動作最少的前幾名,尤其老三,一臉淡然,與其他人融入音樂的樣子有著明顯差異,可能是年紀尚小,湊數的成分大些吧!

不管怎樣,這些影片都相當珍貴,因此放上這個平台,哪天想回味比較方便。

2021年5月1日 星期六

我想打削球

最近對桌球的削球打法很感興趣,覺得那是一種非常優雅的打法,像在打太極。

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桌球要打贏對手必須掌握「快、狠、準」三字訣,但像我這種上了年紀才開始打球的人,已經很難達到那境界了,不過若能打得更優雅些,也算是一種自我提升吧!

據悉,削球手大都使用正手平面、反手長顆的橫拍,但剛入選國手的崔寶文卻用短顆,看她反手摩擦過去的球很沉(請點我),很想也買一支短顆來試試,但買之前還是得評估一下是否真有必要,以下便是我收集到的資訊。

先談膠皮特性,平面容易製造旋轉,顆粒則可吃旋轉,以對方發下旋球為例:

  1. 平面: 反擊來球相同的旋轉,也就是以下旋接回去。
  2. 短顆: 造成來球“較弱的旋轉”,因此接球時可減少下旋的力道。
  3. 中顆: 要看對方有沒有發力,球會產生不同的旋轉(可能是弱上或弱下旋),因此接球時要看對方的發力程度而定。
  4. 長顆: 反擊來球相反的旋轉,也就是以上旋接回去,剛好與平面相反。

此外,面對顆粒打者,有以下三大原則:

一、不退檯原則:

對顆粒的第一個大原則就是“不退檯”。顆粒膠皮不如平面膠皮可以製造出強烈的上旋,所以球不會飛行到中後檯還有強的尾勁,基本上無論是長顆的削球打法或是在近台用顆粒敲;或是中顆的撥、挑打;短顆的近台快攻,基本上來球都在近台就可處理掉,一退檯,處理球的時機晚了,借不上力,很容易冒高,成為對方的機會球!

二、簡單原則:

所謂的簡單原則就是少給顆粒對手側旋性質的球!我們都知道給長顆下旋回來會變上旋,給上旋回來會變下旋,給側旋的回球就容易飄忽不定;中顆也是,但回球速度較快且變化較少;短顆則是近乎平面,可快攻扣殺於近台!所以給顆粒側旋球會容易變得複雜而難以處理,給上旋、下旋或不旋的球處理上會比較單純。

三、“磨”字訣:

這裡所謂的磨並不是指磨擦製造旋轉,而是指跟顆粒對手磨耗,儘量將每顆球的回合數打多!仔細細想,顆粒的性質是否為越長的顆粒越不好攻擊、越容易製造反旋轉,球速也越慢;而越短的顆粒越容易主動攻擊,可是變化卻少了;而常被忽略的一點,顆粒膠皮的控制性是比平面膠皮要來得低的!再想想與顆粒打是如何失分的? 比較常見的是否為自己的失誤,或將球打高被起板?

了解以上顆粒的特性後,覺得自己還不到換拍的時候。有一說法是高手通常是兩面平面,如果要將顆粒板打到“高手程度”,也是需要經過苦練的,變來變去苦的是自己,因為每種球皮的觸球角度都不一樣,同樣下旋球過來,平面與顆粒的觸球角度可能差到45度以上,應該要反求諸己,從技術層面下手,當基礎穩固了,了解球的習性後,發展才可能變好。

因此,更換拍子的事就先暫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