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

台中花毯節


台中仿效比利時的布魯塞爾,舉辦了首屆的「花毯節」,據說招來不少罵名。親臨後確實覺得有試水溫的味道 (水舞及煙火秀規模實在小),多說沒好話,就此打住。
老大才剛與國中同學相見歡,聽她簡單描述學校的情形後,讓我想起了國中時期的點點滴滴,其中有幾個畫面至今難忘。
入學的第一天,隔壁同學午休時同我一樣睡不著,趴在桌上翻來覆去,然後見他半睡半醒間,突然拿起桌上未蓋上筆蓋的原子筆,往他的褲襠處猛畫,形狀有圈有叉,力道有輕有重,不多時,全新的卡其褲已是一團藍。其實在他第一筆畫下時我是可以制止的,但因新同學不熟識,且制止這檔事也挺尷尬,再者,見他拿筆搔癢的樣子似乎有些陶醉,所以也就沒出聲了。
這位同學名叫張哲雄,是個秀氣的小帥哥,鐘響後起身發現褲襠怎來的鬼畫符? 見他一臉詫異,眼神飄向我時還露出「哪個國小的? 這般沒教養,開這種玩笑...」,隨即想起那搔到癢處的美好時刻...,最後也只能偷偷地將外套綁上腰間,讓人無法欣賞他那即興創作了。
印象中,國中三年是段青澀苦悶的歲月,升學壓力及老師的籐條總是如影隨形,不施體罰的老師倒是少見。記得有一回訓導主任從放牛班一路打到我們升學班來,顯然沒打過癮,見班上一同學沒坐好,不分青紅皂白便是一頓打,籐條重重地落在這位同學身上,但他不做辯駁也不吭一聲,嘴角也沒抽動一下,平靜地任由主任獸性地抽打,倆人的身影隨著鞭打聲而一消一長,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小孩子的身影比大人還要大。
後來主任大約是打到心虛,悻悻然如喪家犬般地離開了,這一幕我感受到的是讀書人的風骨,乾淨俐落且擲地有聲,這正是國文課本裡「勇者不懼」的最佳展現呀。我這位同學名叫林正雄,平日話不多,但言之必有物,聽說高中畢業後讀中正理工正期班去了,這倒不失為最好的安排,大抵「正氣」在軍中是較有發展空間的。
因受林正雄的感召,有一次放學回家行經鄉間小路,不遠處潛伏著個3手持刀子扁鑽的放牛班小混混,不用說也知道是恐嚇取財來的,與同學使個眼色後,就死命地衝過去了,單純的勇氣勝過不單純的壞,這是學生生涯中,少見的與惡勢力對抗的難忘經驗。

2010年8月22日 星期日

七星潭+太魯閣+合歡山


清晨四點自然醒來, 聽民宿主人說這裡到七星潭只要10分鐘車程, 想著去年的七星潭之旅沒拍到日出, 算是一個小小的遺憾, 今日有幸再次前來, 就一個人自行前往了。
腦子只想著「日出東方」, 一時忘了前往七星潭的路上會經過新城第二公墓, 且清晨的花蓮寧靜漆黑, 小路上遇不到任何車輛, 海邊人家或遊客更不會摸黑走這小徑, 所以經過綿延數公里長的公墓區時, 夾道的墓塚忽高忽低, 著實讓人心裡發毛, 尤其正值「好兄弟」人間玩樂的開放期間, 真怕成了他們的玩樂對象, 還好一路上除了我的車在動以外, 車外的世界是一片死寂, 沒見半個人影, 否則還要花心思判斷揣測也挺麻煩。
出了墳墓區就是七星潭風景區了, 見礫石沙灘及自行車道上的遊客三三兩兩, 還有警車在一旁巡邏, 一顆忐忑的心才終於得以放下。
七星潭同墾丁一樣, 都有著濃濃的休閒風, 近在咫尺的太魯閣更有渾然天成的世界級景觀, 誠如「嵐天小築」羅先生所言, 振興經濟不是非得靠高科技不可, 好好規劃台灣的觀光產業, 一樣能對經濟有所助益, 相對的, 觀光產業帶來的宏觀效益更是科技產業無法比擬的, 此一論點我深表贊同。

2010年8月21日 星期六

合歡山+太魯閣+砂卡噹步道


很快的, 孩子們的暑假就要過完了, 看著月曆上的日子, 發現這兩天已是暑假中的最後一個週休, 所以急急請了一天假, 盤算著到底要到哪裡玩去。
會去太魯閣其實是個偶然, 諸多機緣下, 未經規劃(也沒時間規劃)就決定成行了。此行主要是想走走太魯閣的「砂卡噹步道」, 然後想起朋友推薦的「嵐天小築」民宿, 週四下班後馬上電話詢問, 剛好就剩一間六人房, 民宿主人羅先生說我們人口單純且非假日, 算我們$2100就好(原應$2400), 所以就欣然前往了。
從台中到花蓮, 最近的一條路當屬合歡山公路, 所以此行去回都須翻越合歡山, 其壯麗景象氣象萬千, 在不同時節總有不同氛圍, 下次或可專程前往走步道、賞花鳥, 甚至是黃昏落日, 說它是暑夏最佳避暑聖地實當之無愧。
「嵐天小築」位於秀林鄉的亞洲水泥不遠處, 主人羅先生是公路總局退休人員, 經營民宿只是閒暇之餘的興趣, 平時到處遊山玩水, 若與民宿的經營有所抵觸, 寧捨賺錢機會而就遊歷的樂趣, 問他是否因此對攝影產生興趣, 他以佛學無相說的道理, 闡述世間沒有東西是可以真留住的, 所以一生走過不少山山水水, 不曾刻意拿相機做任何捕捉, 取而代之的, 是靠雙眼用心領略, 並將風景留在腦海裡, 緣起緣滅一切隨緣, 就像「風來疏竹, 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 雁去而潭不留影。」一樣。
他的長兄剛好從台北下來, 也是一高知識水平的退休人員, 才剛從絲路深度旅遊歸來, 與他兄弟倆聊天真能長見識也, 也為此行增添不少興味。

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中興新村


中興新村是台灣特殊歷史背景下的產物, 曾是一個可以引以為傲的優質社區典範, 但隨著執政者的更迭, 這裡有可能一夕之間被夷平, 取而代之的, 是「高等研究園區」的新建廠房。
台灣是要發展經濟, 但能蓋廠房的地方那麼多, 何必挑這麼有特色、美麗, 且有歷史背景的地方呢? 政府官員不應便宜行事, 破壞這幾十年來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優質社區, 期待未來能聽到中興新村有更好的規劃的消息。
住家附近的黎明新村是中興新村在台中市的延伸, 一樣是公教人員匯集之地, 生活機能樣樣齊全, 但隨著凍省後, 一些省府機構同中興新村一樣, 全都改而隸屬中央。多年來, 黎明新村一向受市府重視, 記得當年921地震後, 南屯區要選擇性復電, 一定是以黎明新村為優先考量, 所以位於同一用電區域的我們也能同享禮遇。
中興新村近來較為人注意的, 是每年六月底前盛開於牌樓前大道兩旁的荷花, 今日前來, 顯然已過了花季, 所以荷花池只剩下片片綠葉及少得可憐的荷花, 期待明年荷花再度盛開時, 能前來接受花之饗宴, 以及做更深層的探索。

2010年8月8日 星期日

頂菜園鄉土館


「頂菜園」位於嘉義新港及雲林北港之間, 距離供奉媽祖的奉天宮及朝天宮, 都差不多 3 KM 左右, 不確定這個隱藏於鄉間的鄉土館值不值得一遊, 所以就讓孩子們待阿嬤家看電視, 一個人先過來探勘了。
人一旦有了年紀就特別容易懷舊, 今日的「頂菜園鄉土館」就是一趟道地的懷舊之旅, 遊走其間, 喚醒了不少的兒時記憶, 而今日所見, 有不少是與「吃」有關的, 就先來談談這一部份好了。
小時候家門前的馬路上, 在不同季節總有不同的攤販沿街叫賣, 因農村小孩通常沒固定的零用錢, 所以好不容易湊足錢買到的點心總特別珍惜, 不用錢的佐料、辣椒醬總是拼命的加, 包括那外省伯賣的煎包、深秋到冬天賣的臭豆腐, 以及吃了好幾年的碗粿...等; 還有那冰涼的粉圓冰及凍凍果, 至今還清楚記得那首隨車播放的廣告歌:「好吃呀好吃呀凍凍果, 大家來吃凍凍果, 營養豐富衛生好, 大家來吃凍凍果」。
除了依季節應運而生的流動攤販外, 住家對面的日式宿舍是我們買零嘴的固定據點, 左邊那戶賣的東西較多樣, 不管糖果餅乾, 5 毛錢便可以交易, 所以一有錢就很自然地往那裡輸送去, 不過老闆娘太過一板一眼, 有時要跟她換大塊一點的總被拒絕, 平常碰面也懶得跟我們這些常客打招呼, 後來就漸漸不去那裡光顧了; 右邊那戶則只在夏天販售冰棒, 老闆娘相對親切許多, 有時賣相不好的冰棒會免費送人, 平常碰面也大都笑臉迎人, 尤其她們家是最先擁有電視機的, 許多兒時歡樂時光都是在她們家那片榻榻米上度過, 不過有個夜晚懷著愉悅的心情前往買冰棒, 剛好撞見老闆娘出浴光溜溜的身軀, 以致後來碰面總多了幾分尷尬, 然後才注意到有些人家的浴室原來是沒有門、甚至是沒隔間的。
如今, 這幢連棟的日式宿舍早已人去樓空, 且面臨拆除的命運, 孩提歲月的點點滴滴再不適時記下, 怕是永遠埋沒於記憶深處了。
曾在一本書裡看過 一個關於海龜的故事, 有人想增加小海龜的存活率, 在母海龜產卵後, 以人工方式孵化, 並直接將小海龜送回大海去, 但才發現小海龜奮力爬回大海的那段歷程, 除要努力避開天敵外, 還要記住那片土地的「氣味」。幾十年後, 當小海龜要孕育牠的下一代時, 將重回當年出生的那片土地, 而引領牠回家的線索, 正是幼小匍匐時嗅過的土地氣息, 這是生命的最初氣味, 我想不少動物的腦子裡都存有這個氣味, 包括人類。

2010年8月1日 星期日

大肚山環保公園


大肚鄉緊臨台中市, 近年與烏日、龍井為發展觀光, 結合台中高鐵開闢了一條「烏大龍觀光巴士」的觀光路線, 今日的「大肚山環保公園」、「磺溪書院」, 以及前陣子才造訪的「聚奎居」, 都是這條路線上的停靠站, 因離家不遠, 所以未待太陽昇起, 就過來走走看看了。
「大肚」這地名可產生諸多聯想, 層次高一點的有「大肚能容, 容天下難容之事」, 但我直覺想到的, 是大肚魚、翻肚等孩提時代的舊有回憶。
小時候總喜歡到庄頭那條「庄仔溝」抓大肚魚, 而魚一經抓起, 通常過沒多久就都「翻肚」了, 記得有個外省囝仔的玩伴 - 進龍, 剛加入我們的抓魚行列後, 第一次抓到魚顯得相當興奮, 胡亂間隨手撿起路旁的紙來包魚, 不消說, 魚一下子就馬上翻肚了, 但奇的是進龍也差點「翻肚」, 除雙眼莫名往上吊外, 人也失常地跳呀跳的, 後來被緊急抓去看醫生, 回來後據說是被煞到, 原來他拿來包魚的, 是送殯隊伍一路丟灑的冥紙, 夭壽! 一張紙也能起那麼大的作用, 所以後來看到馬路上的冥紙, 總小心翼翼不敢碰觸了。
「庄仔溝」是「我家門前有小河, 後面有山坡...」這首歌謠中的小河, 曾是我們那一代小孩天天報到的地方, 除了抓魚外, 旁邊那顆苦苓樹是我們抓天牛的地方, 而樹上的苦苓子總是被我們拿來當竹槍的子彈而顯得稀稀落落的;水溝上游可施放紙船, 比賽誰做的紙船先穿過馬路涵洞抵達下游;上游有棵芭樂樹, 有我為了偷摘芭樂而掉進水裡的回憶;下游也有棵大樹, 夏天總有清脆的蟬鳴鳥叫聲, 而樹下總有挖不完的蚯蚓, 釣魚前一定會先來這裡報到;大雨過後的「庄仔溝」就更顯熱鬧了, 大人會捧著衣服到這裡洗衣, 小孩則忙著下網捕抓吳郭魚, 更有甚者, 還有人來這裡電魚, 只見通電的桿子往水裡觸一下, 沒多久不管魚大魚小, 全都翻肚浮上水面了;記得有一次水溝因淤泥嚴重, 在大人們清淤泥的過程中還挖出不少的泥鰍..., 而今, 村裡的水溝早就都被水泥蓋板給覆蓋,「庄仔溝」 的身影只能在記憶深處找尋了。
現在想想, 還是我們那個年代的小孩比較幸福, 擁有許多健康的童玩及野趣, 時代雖在進步, 但我覺得是走偏方向了, 「進步」應是努力於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品質, 而不是只有少數人 (生意人與搞政治的人) 從中獲利, 表面上多數人雖獲得生活上的便利, 實際上精神層次及體力卻都在往下掉 ~ 字數限制寫不下了, 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