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5月13日 星期六

敦煌特展



敦煌一直帶有一層神秘面紗,學生時代從地理及歷史課本裡,知道它是河西走廊西端的一個小縣城,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除此之外大概只能從余秋雨所寫的「莫高窟」及「道士塔」裡知其一二了。此時科博館正舉辦「敦煌風華再現」特展,對掀開敦煌的神秘面紗頗感興趣,於是偕同孩子的娘一起搭乘72路公車前往參觀。如同導覽人員所介紹的,真正的莫高窟其實是殘破不堪的,想親臨現場目睹歷史遺跡可能會令人失望,反倒是科博館所展示的壁畫、雕像及石窟,是經專家推敲、臨摹所仿製出來的,有些甚至比真跡還要完整,有利短時間了解敦煌的歷史。
說到敦煌莫高窟,人人都知道發現者是王道士(法號王圓籙),在余秋雨所寫的「道士塔」裡,王道士幾乎成了賣國奸賊,比人人痛罵的李鴻章還可惡,因為他賣掉了文人所在乎的「文化」。以下是余秋雨對王道士的描述:
  • 再小的個子,也能給沙漠留下長長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讓歷史吐出重重的嘆息。
  • 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泄。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泄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体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 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歡到洞窟里轉轉,就像一個老農,看看他的宅院。他對洞窟里的壁畫有點不滿,暗乎乎的,看著有點眼花。亮堂一點多好呢,他找了兩個幫手,拎來一桶石灰。草扎的刷子裝上一個長把,在石灰桶里蘸一蘸,開始他的粉刷。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顏六色還隱隱顯現,農民做事就講個認真,他再細細刷上第二遍。
但壞人不會是絕對的壞,好人也不會是絕對的好,文人總喜歡站在自己的角度抒發感想,倘若站在歷史長河看待這位王道士,或許正因為他將石窟裡的文物賣到國外去,部分珍貴文物才得以保存下來。在王道士之後, 莫高窟有幸出現了一位敦煌守護神 - 常書鴻,由於他在廣大荒漠裡忍住著無邊寂寞,著手整理洞窟、臨摹壁畫(據說台灣的畫家張大千也是當時參與臨摹的人之一),才有今日莫高窟的遺產規模,以及科博館裡的展示內容。
若問對這次的敦煌特展有何感想?個人覺得壁畫的畫工不怎精良,甚至可以說是粗糙,有些畫作因所用的顏料含鉛量不均勻而呈現顏色落差,或者畫風簡單而平淡,猜測應是市井小民的隨意創作,畢竟莫高窟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品質難保均一。不過神秘面紗已掀開一部分,當看到西夏文每個字都長得很像時,好奇當時的人是如何使用他們的文字及其語言的?
 第194窟各國王子聽法圖

 第112窟反弹琵琶舞樂圖

第130窟都督夫人禮佛圖

敦煌莫高窟 - 上集下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