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要讀的大學已經底定,大概就是全台最高學府 - 暨南大學了,最近她在規劃與同學的暑期旅遊計畫,以及打算報名汽車駕訓班,看似頗有熱度,因此便也與她談談攝影,畢竟未來四年要待在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能弄懂攝影應可增添許多生活情趣。想不到她不排斥,表現出興致盎然的樣子,邊聽還邊做筆記,但我除攝影三要素(光圈、快門、ISO)及變焦/定焦鏡頭能清楚說明外,變焦後是否要重新對焦,竟也說得不甚肯定(參考上圖的公式,或者直接拿鏡頭測試,便知變焦後要再重新對焦),最後只好先丟本書給她看,後續若仍有熱度再來討論了。
攝影書籍裡面,「數位攝影的光與影 - 採光、測光與曝光」是一本相當全面的好書,我請老大先看這一本,以免還沒踏進這個領域,熱情已先被澆熄。
參照上圖,凸透鏡軸心以外無論什麼方向投射過來的光線,在通過凸透鏡後都會被折射,並且交匯於所謂的「焦點」上。鏡頭前面那片玻璃可視同圖中的凸透鏡,而焦點(f)所在的平面正是相機內部的感光元件(CCD或CMOS),光學術語稱為焦平面(Focal Plane),凸透鏡到焦平面的距離稱為焦距。焦距代表著鏡頭的望遠能力,焦距越長,鏡頭就可以「看」得越遠,但是能看到的範圍也比較小。拍攝時,我們可以移動腳步,改變相機與被攝主體之間的距離,或者更換不同焦距的鏡頭,來取得不同尺寸的影像。但如果被攝主體不動,我們與物體之間的距離也保持不變,就只有靠焦距來調節影像的大小了(zoom in/out)。
過程中也講到「恆定光圈」,但一時忘了該如何解釋,以下是我的補充:光圈的大小是一個相對值,它是以「焦距÷絕對通光口徑」計算而來,以定焦鏡來說,因為它只有一個焦距,所以光圈值的計算沒問題,但若是變焦鏡(例如18-55mm),其18mm端及55mm端計算所得的光圈可能就不一樣了, 例如它是一支F3.5-5.6的鏡頭,表示它在18mm端時,最大光圈是F3. 5;在55mm端時,最大光圈是F5.6,而這樣的鏡頭,我們稱之為「非恆定光圈鏡頭」,反之任何焦段的最大光圈都一樣,則可稱為「恆定光圈鏡頭」,其價格通常會貴上許多。
另外,測光是攝影的重點,要正確曝光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相機的測光操作,下圖擷取自Canon 60D的說明書,順便整理出一些重點,哪天忘了還可拿來複習一下。
- Canon的權衡式測光(上圖第一列)是全區測光,但會加權對焦點區域的測光比重,適用於一般場景,與另三種測光模式最大的差異在於測光區的不同,權衡式的測光區隨對焦點而移動;另三種測光模式的測光區則全在中央對焦點上。
- 曝光鎖: 沒開閃光燈這個按鈕就是 AEL,開了閃光燈就變成 FEL,打開或關閉閃燈皆要重新鎖定,因此若需閃燈補光,必須先開閃燈然後再做鎖定。
- M模式比AEL好用,光線不變下,M模式的測光值不會跑掉,AEL不再碰快門下,只維持4秒就不見了。
- 耀光是光線在鏡片群中反射產生,保護鏡造成的耀光在「夜景」才比較容易出現,跟強光源對上的耀光主要是鏡頭內部的反射居多。
- 耀光不等於鬼影,避免的方法是: 耀光上遮光罩;鬼影拔保護鏡。
坦白講,這還是第一次認真地看相機操作手冊,實在有夠生硬,換作是老大看,可能就要對攝影打退堂鼓了。
台大 Coursera: 從放大鏡到相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