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1月26日 星期六

老爸住院


老爸因糖尿病血糖過低,夜間下床後便無法自力上床,手機又沒帶在身邊,在地上躺了整整一晚,引發橫紋肌溶解症及肺部發炎,緊急送醫後在醫院躺了16天(1/8~24),受了不少折騰。細節不說分明,以下僅就他的兩主要病症做些資料收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縮寫COPD):老爸是個老菸槍,近年雖已戒菸,但不可逆傷害已然造成,雖然這病的發生率僅6%,但死亡率卻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7位,由此可知其嚴重性。可以肯定的是,抽菸、空污等外在因素會增加其發生率,尤其是香菸中的焦油成分,更是容易沾附於肺部如海綿般質地的肺泡上,進而破壞其彈性,導致呼吸道阻塞、肺容積下降,使心肺功能大幅降低。由於COPD會讓人體肺部血管結構產生改變(發炎阻塞),使心臟將血液打出、流經肺部的過程受到干擾,導致肺部動脈血管在承受高度壓力下,更易併發「肺動脈高壓」,使體內血氧量跟著降低,進而影響患者心肺功能。COPD病友一旦發現出現頸靜脈怒張、雙腳下肢水腫問題,就要當心恐是肺心症(Cor pulmonale),或心血管功能異常,危急時必須趕快送醫。
不想肺功能每況愈下,預防急性惡化,必須先杜絕呼吸道感染,除了維持均衡飲食、多喝水,以提升免疫力外,更要謹記下列4件事,從日常生活做好保養,自然有助提升自身保護力:
  1. 遠離空污及感染源:外出時適度配戴口罩,盡可能遠離空污危害,是避免肺部組織再度受損、遭受破壞的基本做法。
  2. 定期施打相關疫苗:定期施打肺炎鏈球菌(23價5年打一次,雲林可免費施打一次,爾後再施打則要自費)及流感疫苗,加強防護較有保障。
  3. 體重不宜過度減輕:COPD患者受到營養攝取減少、基礎能量消耗增加,以及代謝效率變差等因素影響,常會合併有體重減輕的現象,建議肺阻塞病友一定要做好正確的營養補充。
  4. 適度鍛鍊呼吸肌肉:善用腹式呼吸、噘嘴呼吸法,來減少呼吸次數、提升肺部容積含量,都是鍛鍊人體呼吸肌肉的好選擇。
COPD常用藥物包括:
  1. 支氣管擴張劑:擴張氣管降低呼吸困難的速度。
  2. 怯痰劑:稀釋痰液,幫助痰液排出。
  3. 類固醇:抗發炎降低氣管腫脹。
  4. 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
居家必備血氧計,當血氧飽和度(SpO2%)低於90就必須特別注意,觀察是否所居環境空氣不夠流通,或者血糖過低而盜汗...等。老爸過年期間就有一次低到瀕臨90,讓空氣流通及換掉悶熱衣物後便恢復正常。若偏離標準值(95~100)的次數變頻繁了,必須一旁準備氧氣鋼瓶或製氧機,以備不時之需。
糖尿病:正常人進食後,食物在胃腸道被消化分解,產生葡萄糖,人體內的胰臟會在接受到血液中葡萄糖的刺激後,分泌一種叫做「胰島素」的物質,它可以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內,轉換成日常活動所需要的能量。當身體缺乏胰島素,或者雖能分泌胰島素,但身體組織對胰島素產生阻抗性,讓胰島素不能發揮充分的作用時,血液中便會留有多餘糖分,當血液中殘留的血糖超過標準時,便稱之為糖尿病,可概分為以下四型:
  • 第一型糖尿病:胰臟幾乎或完全不能分泌胰島素,必須長期施打胰島素。
  • 第二型糖尿病:胰臟分泌胰島素不足,或胰島素不能被有效地利用,一般來說只需藥物控制即可。
  • 妊娠型糖尿病:因為懷孕而產生的糖尿病。
  • 其他型糖尿病:因為胰臟疾病、內分泌疾病、基因缺陷、感染或使用藥物等等原因,導致胰島素分泌異常或者功能不足所誘發的「續發性糖尿病」
老爸剛出院時血糖值高於400,打了幾天胰島素後已改回口服,但仍有起伏,最低曾來到40出頭,盜汗及全身無力是其主要症狀,趕緊給吃糖或食物即可迅速恢復,若要回到以前的穩定狀態,關鍵在於飲食控制,降血糖藥配合餐後服用。
老年糖尿病患建議將血糖值控制在:
  • 空腹血糖 (飯前/餐前血糖): 90 - 130mg/dL
  • 睡前血糖: 90 - 150mg/dL
  • 糖化血色素 (HbA1c):<7.5%
  • 血壓: < 140 / 90mmHg
 平常要多觀察是否有以下現象:
  • 高血糖現象:如噁心、嘔吐、溫熱而乾燥、外表潮紅、意識狀況改變、呼吸有爛水果味、心跳加快、呼吸加快。
  • 低血糖現象:如盜汗、顫抖、皮膚濕冷、心跳過速、不安、頭痛、視力模糊、體溫下降、心智紊亂。
高血糖若服用藥物仍無法有效降低,必須改為施打胰島素。胰島素的目的是降血糖,缺多少,補多少,使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還可以解除高糖的「毒性」,更好地恢復胰島β細胞的功能。及早注射胰島素,有望使患者恢復到口服降血糖藥階段,胰島素注射是不會成癮和產生依賴性的。
低血糖的現象比較明顯,容易為人所察覺,如果血糖介於 45-70mg/dL 之間,建議一次先補 15g 的糖;血糖值小於 45mg/dL 的話,則需要一次補 30g 的糖。補完糖後 15 分鐘,再測量血糖值,如果沒有回升到 70mg/dL 以上,就必須再補一次糖,一定要讓血糖回升到 70mg/dL 以上。
老爸血糖血壓一向控制得不錯,從未因這老年人通病而就醫,這次之所以失控是因農會接連幾天舉辦拍賣會,為了吸引人潮,以全程參與即可拿贈品為號召,不少老人家因此踴躍出席,造成現場環境紊亂。老爸參加過幾場後,終於引發身體不適而連著兩餐沒吃,才會導致血糖過低,又因之前從沒有過這經驗...,總之,這次的經驗代價不小,足以引為借鏡。

2019年1月5日 星期六

桌球筆記

 

下班後留在公司健身房打桌球已一年有餘了,這一年來只憑著一股興趣打球,不為精進球技,只為運動流汗,所以至今仍停留在一招半式。年底參加桌球社發起的雙打比賽,幸運可以進入第二輪決賽,但看過真正高手打球後,覺得自己的基本功實在貧弱得可笑,因此上網找些教學影片揣摩,期可起亡羊補牢之效。
看別人打球很厲害,其實漂亮動作的背後都紮實下過苦功,一練再練,所以球技要進步,唯有不斷揣摩及修正,一點一滴累積才可竟其功。打球時要全神貫注,不要邊打邊想招式,那是行不通的,就好比學英文,不可邊聽邊翻譯成中文,甚至停滯想著單字的意思。
先來說說桌球的基本要領吧!
  1. 膝蓋彎曲是為了將身體重心壓低,重心前傾,這樣打球才會穩。
  2. 練習基本功時,一定要有節奏接對方打過來的球,並以相同速度回擊,這樣才能持久且不累,以及提升手感。
  3. 擊球時手臂必須放鬆,只有擊球的瞬間是緊張的,想像鞭打式發力。
  4. 打球是全身發力,不是單靠手臂,必須利用腿、腰等身體部位的動作集中發力擊球,提前判斷來球的落點及旋轉,晚了可能來不及因應,被迫只用前臂和手腕擋球。此外動作不宜太大,因為如果來球旋轉稍強的話,落台後彈起來很快,不好找點。
  5. 把拍子想像成是你的手,有吃住球扔出去的感覺。
  6. 搓球(或稱切球)一般在台內,而削球是在台外,兩者都是用來防守的。搓球通常是短球,而且是下旋或側下旋居多,又可分慢搓和快搓兩種。慢搓一般用於旋轉較強、線路較長的來球,一般是在下降期進行搓球,回球速度慢,但可以增加球的旋轉。快搓一般用於線路較短的來球,在來球的上升期進行搓球,回球速度快,但不易增加球的旋轉。
  7. 只要高的球就可以殺球,不管有沒有轉,如果太高的球就必須把拍面往下壓一些,以免出界。
  8. 旋轉球通常都是發球,只要在球的不同位置摩擦就會產生不同的旋轉,聲音越小,摩擦就會越多。
  9. 弧圈球就是所謂的抽球(拉球),弧圈球又分前衝弧圈及加轉弧圈,前衝弧圈飛行低、速度快,具有一定的上旋力;而加轉弧圈則是LOOP DRIVE(高調弧圈),是一種適合對慢速沉球的處理方式。弧圈球必須利用手腕,是撞擊和摩擦的組合,手腕觸球的彈擊成分多,摩擦成分少,這個球就比較爆,反之則比較轉。
要領可整理成心法:
(預備動作)鬆握拍、(擊球瞬間)活運腕,(動作縮小)迅揮臂、配合轉腰(能發力)低站姿(看得更清楚)、略提腳跟(小碎步保持機動性),熟步法(能迅速反應移動到位),識工具(懂顆粒)、知球性(輕重緩急旋轉度),慎發球(把握先機,不失誤)、多變化(能欺敵),判來球(得先機)、敢起板(能威嚇對手),不急躁(減少失誤)、 雖領先、莫放鬆,暫落後、不氣餒,勤練習、求精進,重禮貌、結球友。
以下是觀看幾段影片所做的筆記:
  1. 如何搓球:(1)球與拍子要有足夠距離 (2)在球的上升或最高期搓球 (3)自我練習時讓球自由落下,抓恰當時機出拍。
  2. 正反手搓球:當來球下旋且無法進攻時,適合使用搓球。搓球練熟了再來練削球,尤其是橫拍的反手削球。
  3. 如何判斷旋轉:對方所有動作都可不看,唯獨擊球瞬間的球拍角度及擊球點要抓住,有空思考一下側上旋或側下旋的來球要怎麼接。
  4. 如何發球:擊球點儘量靠近身體,體會摩擦的感覺。直拍比較容易運用手腕控球,橫拍可進一步利用拇指及食指來微調。
  5. 正手挑打: 台內進攻方式,以撞擊為主,略帶摩擦,特點是動作小、速度快,落點變化靈活,故可攻打對方空檔,迫使對方猝不及防。當來球為下旋,觸擊拍面中下部;來球不旋或上旋,觸擊拍面中上部。打完右腳馬上蹬地歸位,以便下一版的銜接。
  6. 反手擰拉: 是一種台內弧圈球技術,回球穩定性好,並且旋轉強烈,來球至上升後期或下降前期時擊發。
  7. 正手發奔球:(1)球速快、落點長、衝力大,發至對手右大角或中左位置,讓對手威脅大 (2)拋球不宜太高,提高擊球瞬間的揮拍速度,第一落點要靠近球台端線,擊球點在網高以下。
  8. 正手發側上側下旋球: 注意瞬間摩擦,多練習以提升手感。
  9. 反手發側上側下旋球: 正手熟練後再練反手。


桌球人口不少,但不大可能隨時都有人可以陪練,故可買個訓練輔具來加強練習,有利於基本功的提升,另 Youtube 上有不少教學影片(ex: 全民學乒乓),有心精進不怕沒有資源。
以前興趣打籃球,但有了年紀以後大概是打不得了,而桌球注重技巧及全身的協調發力,很適用中老年人打,所以願意花些心思及時間來好好研究一下這門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