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4年12月15日 星期日

二刷蓮花樓

 
劇中插曲: 山外

久沒看劇了,最近二刷「蓮花樓」,實在喜歡它的劇情及幾位主角。

李蓮花及方多病是劇中的靈魂人物,詼諧逗趣智勇雙全,串起整齣戲的大框架,而笛飛聲及角麗譙個性鮮明志向遠大,喬婉娩溫柔婉約又有俠氣,三人為戲劇的可看性加分不少。

笛飛聲是個大魔頭兼武癡,一心想當武林第一,老是想著要打敗李相夷(李蓮花),落難失憶期間的他(阿飛),流露出質樸本性,最後一起合力剿滅以單孤刀為首的邪惡勢力。

角麗譙為南胤皇族後裔,被笛飛聲救下後便死心塌地愛著他,倘若要盤點劇中人物哪個最壞,角麗譙若是第二,沒人敢稱第一,但她使壞之餘也有可愛的一面,與李蓮花的對話尤其有趣。

「好讀」有免費的電子書可看(請點我),但內容與戲劇有些不同,茶餘飯後點閱一二,還是頗具看頭。

2024年12月8日 星期日

曾文水庫馬拉松


曾文馬 12K 終於完賽了,一路上坡下坡,有夠硬斗,倘若全程都用跑的,大概會折去半條命,因此身旁有不少人上坡都用走的,下坡才加快腳步,爭取成績不要太難看,取巧是人的天性。

曾文馬已有40年以上的歷史,是台灣馬拉松的先驅,但因地處郊區且多坡道,參加的人自然沒那麼多。今日天氣涼爽舒適,是個適合跑馬的日子,但少了陽光的照耀,沿途風光沒想像中明媚,難得帶著手機跑步,照片卻沒拍幾張。

不管是全馬、半馬,12K路跑組,全都在同一賽道上,所以可看到對向的全馬選手呼嘯而過,領先的幾乎都是來自肯亞的職業選手,他們四處征戰志在獎金,稱他們為「黑金軍團」實不為過。

起跑前自拍

12K折返點

完賽後與同事合照

2024年12月1日 星期日

瘋棒球


想都不敢想,台灣竟然在棒球三大賽事之一的12強賽拿到世界冠軍,跌破眾人眼鏡。

實際觀看幾場比賽下來,台灣選手攻守俱佳,實力發揮得很到位,拿到冠軍並非僥倖。當然運氣也是贏球的一大關鍵,這次能闖進決賽,美國隊幫了一個大忙。

攤開選手名單,多數是年輕新秀,能打出這樣的成績實在令人振奮,整個禮拜都在 youtube 上跳轉比賽片段,這是台灣棒球史上最光輝燦爛的一頁。

四強賽在東京巨蛋舉行時,老二正好在東京旅遊,若知道台灣能拿冠軍,擠也要擠進球場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但還是那句老話: 「千金難買早知道」。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候鳥季

 
相簿連結

入冬後便是台灣的候鳥季了,蓮潭這時候總有一群高蹺鴴盤據岸邊,據悉牠們的故鄉在地中海、俄羅斯、中國東北和蒙古等地,這些地方冬季非常寒冷,於是牠們便飛到南方來過冬,其中一部分選擇了台灣西部的海岸溼地或魚塭避寒,等到北方天氣回暖,才又千里迢迢的飛回去,感覺非常辛苦。

仔細一看,高蹺鴴有不同的顏色特徵,原來這是分辨公母最簡單的方法,母鳥的頭和頸部全為白色,無此特徵大概就是公鳥,除此之外,高蹺鴴是一夫一妻制,對於地盤的警戒性很強,發現有人靠近便馬上一哄而散,要把牠們拍得美美的可不容易(請點我)。

散步到南岸,高蹺鴴的警覺性似乎就沒那麼強了,可較近距離拍攝牠們,然後發現牠們除了覓食,也常一起嬉戲(請點我),甚至將頭埋入水中取樂,看來牠們的日常生活並沒想像中的單調乏味。

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遛狗

 

第一次帶 Kooper 到公園散步,享受遛狗的樂趣。

狗自有天性,不用教也知道要四處撒尿做記號,一路上觀察,看不出是甚麼道理,非得到牠瞧上眼的地點才肯抬腿,一條拉繩似在拔河。

沿著步道走一圈,我停牠跟著停,我跑牠跟著跑,真是天真可愛。


2024年11月9日 星期六

川普當選

 

眾所矚目的美國大選剛落幕,由共和黨的川普當選。

一直以來都不希望川普回鍋,如今木已成舟,只能往好處看了。例如他年紀雖大,卻有過人精力及旺盛企圖心,或許多少能絆住中國侵台的野心。

覺得他頗像「烏龍派出所」裡的阿兩,我行我素不受控、勇往直前只為利,這樣的人站在世界權勢的頂峰,未來四年應該不會太平靜,但還是希望他有脫軌演出時,最後都能像阿兩一樣歡喜收場。

2024年10月27日 星期日

南科單車漫遊2


去年參加嘗到甜頭(請點我),今年自然不能錯過。

行前練車嘗到苦頭(請點我),過程差點半途落跑。

幸好在同事的半打氣半脅迫下,完成了此一人生壯舉,真可喜可賀也。

走馬瀨

南化水庫

總理大餐廳免費用餐

2024年10月20日 星期日

優人神鼓@井仔腳

 
相簿連結

台南400在光輝十月有不少活動,只能挑自己感興趣的參加。今日的優人神鼓+井仔腳鹽田是一美妙的組合,可在夕陽餘暉的映襯下,欣賞深具禪意的演出。

這次優人神鼓是應「農漁地景藝術節」邀請,推出了《聽海之心》最新創作,現場擠滿人潮,故時而人聲吵雜,時而無人機盤旋,很難靜下心來感受節目所要表達的意境,但看著夕陽西下、遠處堤岸上微小的流動人影,如此唯美的畫面可遇不可求、相當好看。

以下整理了三支短片,有空再來慢慢欣賞。

  1. 敲鑼(請點我)
  2. 打鼓(請點我)
  3. 聲樂(請點我)


2024年10月13日 星期日

南瀛藝術節@新化

 
相簿連結

看著南瀛藝術節的節目表,新化場在7點演出前,加碼了武德殿的百年慶節目,且今晚有日本的太鼓表演,想著想著就欣然前往了。

6點開始,先由新化當地的舞團表演百年慶節目,不管是老、青、少舞蹈,全都加入日本元素(請點我),據悉武德殿源自日本,這樣的慶祝方式無可厚非,一旁的日本團體看著應倍感親切吧。

今晚黃偉哲市長蒞臨現場,幾個議員也簇擁而至,這是前兩場所沒有的安排。政治人物一向是有人潮聚集就要到場秀一下,除非分身乏術,而今新化的觀眾確實是多了些,往後一瞧,應該有上千人。

首先上場的是吉隆坡的漢風舞蹈團,雖然是再次觀賞(善化場已看過),但安排的曲目不同,唯一相同的是甩碟舞,剛好是我想錄影下來慢慢欣賞的片段(請點我),實在喜歡它輕柔活潑的舞蹈風格。

接著是斯洛伐克那森西民俗舞團,這舞團有現場樂器演奏,且團員除年輕貌美之外,歌聲更是渾然天成,感覺他們的音樂及舞蹈很有故事性,像是音樂劇(請點我),看其表演是一種享受。

來自尼泊爾的加德滿都藝術家俱樂部,是個相對枯燥乏味的團體,感覺其音樂及舞蹈都較為單薄(請點我),呈現出來的就是沒有自信,但民俗藝術是民族特有的資產,誰說一定要精彩好看? 看了他們的表演,特別能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元。 

節目壓軸是福岡大學的熒太鼓,這是一支由大學生組成的鼓隊,感覺是要展現年輕活力及歡樂氣氛(請點我),現場反應相當熱烈。所謂太鼓,主要是以「鼓隊」的形式演出,把各式各樣的鼓聚集起來,以鼓樂和鼓手的肢體動作做完美的呈現。以前曾看過「優人神鼓」的表演,相較之下,學生鼓隊確實是稚嫩了些,也就是業餘與專業的差别。

2024年10月11日 星期五

南瀛藝術節@麻豆

 
相簿連結

今天是國慶日,還在躊躇是否去麻豆參加另一場南瀛藝術節,想著去年的紐西蘭之旅沒能感受當地的毛利文化,這場剛好有一紐西蘭表演團體,衝著這理由便毅然前往了。

總爺藝文中心的表演舞台四周空曠,在這深秋的夜晚感覺分外清涼,演出前的氣氛音樂輕柔曼妙,與前一晚的善化場有著天壤之別,心想著今晚是來對了。

首先上場的,是期待中的紐西蘭奇巫塔神龍舞團,團員看起來真有原住民血統,想必都是毛利人後裔,演出時兩手不停抖動,眼睛也不時瞪大,據說這是毛利人為了展現他們還活著、精力充沛的一種表現,真是特別的文化。

一路觀賞下來,覺得毛利音樂其實很動聽,戰舞也相當豪邁奔放,拍照無法有效呈現,所以錄製了兩部短片: 

  1. 毛利音樂舞蹈(請點我)
  2. 毛利戰舞(請點我)

接著上場的是智利邁伊瓦舞團,這是一支很有特色的表演團體,團員全是智利人,節目所呈現的是拉帕努伊島(復活節島)的音樂和舞蹈,既奔放又有野性(請點我)。

看過以上兩個舞團的演出已是心滿意足,後面還有兩個便直接放掉,正所謂「急流勇退」,不想讓心靈饗宴搞得太雜味。

2024年10月10日 星期四

南瀛藝術節@善化

 
相簿連結

兩年一度的「南瀛國際民俗藝術節」因疫情關係暌違6年,終於在台南400的今年回歸了。善化場安排在週三晚上7:30(10/9),地點在「善化文康育樂中心」,一處像是學校體育館的地方。

畢竟不是藝文中心,這裡的音響設備可說是不及格,演出前的氣氛音樂頻頻破音,聽著很不舒服,但真正上演後卻還好,顯然與現場調音師的技術及經驗有關。

首先上場的是來自馬來西亞的漢風舞蹈團,團員年輕貌美,舞蹈輕盈脫俗,是一場賞心悅目的饗宴。

接著是來自韓國的姜連娥舞踊團,團員大都有些年紀,不論視聽皆陰陽怪氣,只能說是太傳統太藝術了,絕非一般人的口味,所以表演沒結束,主持人便帶頭鼓掌,真是尷尬。

最後是塞爾維亞及保加利亞的民俗舞團交叉表演(方便換裝),演出時覺得好看,結束後便忘得一乾二淨,反正就是西方傳統的民俗舞蹈,一群男女共同營造歡樂氣氛,感覺較沒特殊性。

以上是我的南瀛藝術節初體驗,多少還是有點「調冶性情」的作用。

2024年10月6日 星期日

白腰鵲鴝

 
白腰鵲鴝

假日到柳營的「玉梅鮮乳包子」買菜包,回程繞進「官田遊客中心」吹吹風,以及附近的「水雉生態教育園區」看那美名凌波仙子的水雉,但一片片的菱角田一隻也沒瞧見,只在門口看見一隻白腰鵲鴝,聞其叫聲好聽,駐足拍了幾張牠的美麗身影。


水雉又稱菱角鳥,是一種珍貴稀有的保育類動物,為了讓牠居住的棲地維持、甚至擴大,我們可多買菱角來吃,間接避免水雉的滅種危機。此行先買來兩斤嘗鮮($75一斤),等過一陣子盛產了,再多買一些來大飽口福,因此我有詩一首:

柚子滋味甲台灣,菱角滋味甲柚子

吃完柚子吃菱角,台南名產吃不完

水雉(取自官網)

2024年10月5日 星期六

山陀兒颱風


7月的「凱米」才剛創下南臺灣的停班課紀錄,本週的「山陀兒」不遑多讓,也讓台南放了3天颱風假,感覺這颱風是跟上了詐騙風,把氣象專家騙得團團轉,行徑不同於以往的許多颱風前輩,根本是黃口小「兒」。

也許是台灣太高調看待颱風了,一見颱風就集氣想放颱風假,地方政府也樂於順應民意,所以把才生成颱風的山陀兒嚇到止步於高屏,沒走幾步路便夭折。


颱風前夕的蓮潭公園

2024年9月29日 星期日

單車山路練習

 

下個月有一場單車活動,同事說行程頗硬斗,因此相約週六練車。

一練才知道自己是肉腳一族,長途騎山路哪有那麼容易,騎到最後身心分離,都眼冒金星了,是靠意志力才能平安回家。

究其原因,主要是汗流太多,沒能及時補充水份及電解質,以及裝備不足、變速時機及力氣沒拿捏好,是自己小瞧了這項運動。記得回程時的汗水明顯的鹹,想必是調節生理機能的電解質過度流失,身體自然不聽使喚。回家稍事休息後,去藥局買來B群+電解質泡錠補充,這才紓解身體的不適感。

這樣的經驗很難得,喚醒了塵封已久的風險意識,以及了解單車有氧運動的精隨: 配速、補給、意志力,當然還有欣賞到沿途的美麗風光。


善化小新營早晨



沿途風光

走馬瀨入口處

2024年9月22日 星期日

居家水電

 

記得小時候經常被電,不是因電線破損、就是插座老舊鬆脫,都已電到習以為常了。長大離家後卻很少被電,這才知道是家人缺乏用電常識,插座及延長線都使用廉價品,而且經常超載,那時候只覺得「電」是一種既高深又恐怖的東西,偶爾被它修理也是應該的。

而今偶爾須處理居家水電的問題,幾次下來已累積不少經驗,但對電的知識還是零碎,因此興起一股求知慾,至少可以拿三用電錶做些簡單維修,不再被電。找答案的過程發現一部整理得不錯的影片(請點我),原來台電只拉三條線進家門,由配電箱控制是110或220V的電壓輸出,而電路中的被動元件可改變電流或電壓;主動元件控制電流方向及開關...,半導體科技業搞的也都是這些。


常見被動元件:
  • 電阻: 單位歐姆(Ω),可於迴路中改變電流電壓,功能類似水流中的閥門。
  • 電容: 單位法拉(F),可於迴路中緩衝電壓變化,功能類似水流中的水庫。
  • 電感: 單位亨利(H),可於迴路中平滑電流變化,功能類似水流中的渦輪。
之前家裡的電鍋、微波爐、吸頂燈、飲水機...都曾故障過,看著完好如新卻無法使用,辛苦送修卻不如換新,這才興起乾脆自己來的念頭。其實現在許多電器組件都已模組化,想在電路中找故障原因的機會怕是不多,斜槓電器維修也是白費力氣,但求知的過程會有成就感,並有機會將學生時代所學具體實踐,想想也是樂事一樁。

2024年9月15日 星期日

馬達穿新衣

 

家裡水龍頭水壓突然下降,推測是屋頂的加壓馬達鬧罷工,本著凡事 DIY 的精神,上網尋求解決之道。

根據社區群組裡的資訊,加壓馬達的規格是1"口徑及1/4 HP,大廠牌符合此規格的有「木川」的 KQ200N,以及「大井」的 HQ200B,網購價格皆4K左右。接下來得先搞懂如何安裝,看了 Youtube 教學影片(請點我),評估 DIY 應該是沒問題,但會不會有更精實的作法? 這顆馬達已使用超過4年,據悉保用壽命約5年,已不建議維修,因此若無法起死回生,打算直接換新。

慎重起見,打電話詢問社區的水電師傅,師傅說馬達無法運轉有可能是水壓變化太大導致,可試著斷電5分鐘,看是否恢復正常,若要換新連工帶料6.5K。因此試著將電盤箱裡的馬達開關off/on,但毫無動靜,然後發現開關旁有一黃色按鈕,上網查看用途(請點我),確認是 Breaker 的漏電斷路器,於是按了一下使之重置,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馬達瞬間恢復正常,真可喜可賀也。

我想機器同人類一樣,老了就容易出狀況,懷疑是前陣子常下雨,造成馬達內部因滲水導致漏電或甚麼的,於是上網買了一個遮雨罩($360),有沒有效不知道,總之多一層防護比較安心,即便以後更換馬達,遮雨罩仍可繼續沿用。

透天住家通常會有兩個馬達,一個抽水馬達將水從一樓打到屋頂水塔,一個加壓馬達將出水塔的水加壓至各樓層。抽水馬達是必要的,而加壓馬達可有可無,但沒加壓馬達,水只能從屋頂自然流下,洗澡沒了爽度,洗衣也比較耗時,用慣了還真缺不了它。

2024年9月7日 星期六

大亂鬥


近日新聞都圍繞在柯文哲身上打轉,越看越沒意思。

對台灣司法有沒有信心? 會有才怪,不然怎麼多年前的案子現在才辦,以及疫苗、雞蛋、快篩,光電...等顯而易見的弊案都不查? 再看審案的法官,執法也是看人品、看心情的,重要的判文竟能「昭然若揭」寫成「迥然若揭」,因此最好不要沾惹上法律,否則很可能被折磨得不成人形。但利益當前,總會有人結黨營私,總會有人鋌而走險,人性就是如此。

以前孩子上大學填志願,最最反對的就是選法律系,讀出來容易讓人生只剩黑白、沒有色彩。

台灣島內暗潮洶湧,與對岸的關係也日益緊張,日前賴清德受訪時質疑中國要併吞台灣並非為了領土完整,而是想在西太平洋成就霸權,否則為何不拿回清朝割讓給俄羅斯的土地? 這段話讓中國官方啞口無言,一反過去唯我獨尊的姿態。因此小至個人大整個世界,到處都存在著雙標,或著說根本就沒所謂的標準,誰拳頭大誰就是標準,自古以來皆是如此。

以上所言都是廢話,只是抒發一時心情,聊表對這社會的半點關心。言歸正傳,兩岸間的敵對狀態也夠久了,是否變個花樣來個一致對外, 一起將昔日熟悉的地方如海參崴、庫頁島、外興安嶺、尼布楚...從俄羅斯手中要回來,甚至是獨立出去的外蒙古,等失土收復了,要鬥再繼續鬥。

2024年8月25日 星期日

有故事的一顆牙

 

有一顆假牙陪伴我40年了,早該汰舊換新,是因出現根尖囊腫又久久無法消退,在醫生建議下才痛下決心積極處理,經多次治療終於塵埃落定,以下做個簡單紀錄。

這顆上顎大臼齒是因蛀牙才做了牙套,當年沒有健保(台灣健保始於1995/3/1),記得一顆牙弄到好只花$600,可說是出身寒微,但它克盡職守,直到近年才有些狀況,應該頒個褒揚令、感謝它這一生的奉獻。

本來就近在善化的遠傳牙醫診所處理,簡嘉賢醫師在移除牙套後做了3次根管,處理後囊腫雖有縮小,但過沒多久就又長回去,只能換請專長根管的廖于萱醫師做進一步治療,但廖醫師得知囊腫已拖了多年,評估可能需進行根尖手術,於是協助轉診至大醫院做後續處理,好巧不巧,廖醫師的指導老師是奇美的陳冠良主任,我有一顆牙就是被陳主任給救回來的(請點我),因此毫不考慮就選擇奇美了。

陳主任經評估後,決定先以顯微根管治療看看(費用9K),在精密的顯微鏡下經繁複處理,當下感覺應可一舉成功,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囊腫裡的細菌經多次演化已百鍊成鋼,即使投以不同藥物也無法將之殲滅,4次顯微根管終告失敗,最後只剩根尖手術或拔除一途。

自知這顆牙已錯過最佳處理時機,本已考慮乾脆拔掉植牙算了,但因位處上顎,植牙前可能要先將鼻竇增高,處理過程會比較漫長,且經斷層掃描(費用3K),醫師判定牙骨雖已被細菌侵蝕,但牙質還算OK,手術翻瓣切除根尖,放置骨粉及牙周再生膜,救回的機率8成。

因是接續處理,手術費用(36K,含特殊材料)可扣除顯微根管的費用,手術時間雖長達3小時,術後也有明顯腫脹,但過程中及復原期都沒有任何疼痛,不知是現在的醫療水平提升、還是醫師的技術高超? 總之很開心可以留住這顆牙,公司團保也可理賠手術費用。

更令人開心的是,不用再怕笑得太開會金光閃閃、瑞氣千條了(請點我,2001紐約蘇活區)。

2024年8月11日 星期日

巴黎奧運


四年一度的奧運已進入尾聲,這場頂級運動賽事最引台灣關注的,莫過於羽球男雙了,代表台灣參賽的李洋、王齊麟一路披荊斬棘,最終就以7戰全勝之姿獲得金牌,讓台灣舉國歡騰。不過我不看直播,怕太亢奮睡不著,隔天早上看也一樣精采。除了羽球,我更關心桌球,台灣雖無緣獎牌,但實力已足以奪牌,只是運氣欠佳。

運動員能站上奧運頒獎台是至高無上的榮耀,但成功的背後通常有著莫大的辛酸,大陸的天才跳水少女全紅嬋接受採訪時提到,至今還沒去過動物園、遊樂園,每天接受魔鬼般訓練才有今日「水花消失術」的成就;而咱們的李洋出國兩百餘次全是為了比賽,承受的身體傷痛及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這次奧運我注意到許多新聞花絮,在此要特別紀錄一下。

  1. 麟洋配進入決賽時,對岸網民調侃他倆「平時不怎麼樣,到了奧運就發瘋。」,這段話聽來有點酸,卻也真實。要是我有本事站上奧運舞台,有機會也會竭盡所能奪金牌,看那國光獎金多麼誘人啊(一次領2000萬,或終身月領12.5萬),實至名歸的名利雙收。
  2. 日本桌球主將張本智和賽前信心滿滿,實際打來卻是「爆冷+逆轉+絕殺」,當場哭得唏哩嘩啦,直言「如果死能夠讓我解脫,我真的寧願這麼做,如果這就是接受現實的唯一方法,那就這樣吧」,不講場面話,任由真情流露,這才是21歲該有的樣子。
  3. 荷蘭的田徑選手 Femke Bol 在 4x400 接力賽中擔任最後一棒,最後100公尺連追3人取得金牌的畫面相當精彩 (請點我),沒有過人天分哪能有此表現,然後發現荷蘭隊女將都長得高挑好看,看她們比賽真是賞心悅目。
  4. 籃球金牌戰最後由美國隊取得5連霸,致勝功臣是 Curry 第四節末連飆進4顆外線、全場三分球12投8中轟下24分,連同上一場對上塞爾維亞的逆轉勝,老將的價值總出現在關鍵時刻,看 Curry 打球真是一種享受。
台灣這次共獲得2金5銅,世界排名35,除麟洋配的羽球雙打外,另外一金是拳擊。拳擊與柔道、跆拳道一樣,都像是兩人在打架,規則也看不太懂,所以不怎愛看。

2024年7月26日 星期五

凱米颱風


「凱米」這名字要歷史留名了,它讓中南部放了3天颱風假,加上周休二日,總共放了5天,這可是創了有史以來的紀錄。

凱米看似溫馴,但帶來的豐沛雨量,造成中南部縣市許多災情,住家附近的草地成了水塘,等雨停了,要去看看蓮潭公園的滯洪池狀況,水位肯定創新高。

公園綠樹倒一片

岸邊樹首次浸泡水中

附近的草地成了水塘

氣象預報颱風從北部掃過,本沒預期南部會放颱風假,結果竟是一連3天,果然是「世事難料」。世事難料的還有美國大選,本周拜登宣布退選,改由賀錦麗代打,據悉民調與川普不相上下,這不失為一個好消息,否則以川普的狂人本色,可能會為世界和平帶來紛亂。前不久因槍擊暗殺事件讓川普聲勢高漲,眼看著與「好人出頭天」的方向背道而馳,如今誰當選仍未定,看來老天爺是有在主持正義的。

2024年7月20日 星期六

Blog v.s. Vlog

 

Blog就是部落格,眼下這個平台便是,而Vlog是Blog的變體,意思是「影片部落格」,兩者唸法相同,內容卻大大不同。 速食文化下,以文字為主的Blog已漸退流行,取而代之的自然是Vlog。Youtube 應該是最大的一個Vlog平台,每天總會不知不覺地接觸一些。

關於Vlog剪片,時下有套免費且好用的軟體 - CapCut,看過它的操作說明(請點我),都想拿它整理以前拍的影片及照片了,但說時簡單做時難,光是找合適的背景音樂及錄製旁白就提不起勁,還是停留在熟悉的Blog就好,反正只做簡單的生活紀錄,不讓腦袋生鏽得太快便可。

年輕人倒是可學一學剪片的技巧,有個平台可記錄生活點滴,又可從中獲得樂趣,我覺得是很好的一件事。去年的紐西蘭南島之旅,老二就整理了3段Vlog(請點我),觀看人數遠遠高於我的Blog,可見網路流行更迭比起人類的世代交替要快得多。

2024年7月14日 星期日

行路找樂子


大熱天的,上班途中像烤箱。紅綠燈下看到隔壁騎士的安全帽上,有著大小不一的花朵圖案,一隻蜜蜂不知是熱昏頭了、還是真假不分就想著採蜜,一朵採過一朵,直到綠燈行了都還要採,一股傻勁實在可愛。

自此之後,行路無聊便看看身旁車子的車牌,試著用英文在心裡默念數字的部分,一方面轉移注意力、排解暑氣,另一方面強迫自己多使用英文,難保以後連基本的單字都記不清。

接著玩起數字排列的遊戲,規則是只能挪動車牌的一個數字,使其可由小至大排列,例如8168,將第一個8挪到最後就成了1688,這是成功的案例;再例如8816,不管挪動哪個數字都不成,這自然是失敗的案例。最後統計一路上的成功比例(不用挪動的算送分題,是運氣好的象徵),比例越高運勢越好,幾次下來感覺滿是一回事的,打算以後拿它當行動指標,哪天因此得了好處再來分享。

2024年7月5日 星期五

Kooper來我家

 
相簿連結

老二養了一隻博美犬,名曰 Kooper,初來乍到不怕生,很快就能玩在一塊了。

狗的屬性與貓天差地別,以小孩養的這兩隻為例,擁有藍貓血統的 Vodka 冷酷孤傲(請點我),閒人不得親近,Kooper 則一副傻楞楞的樣子,活潑又討喜。兩天相處下來,覺得養狗並沒想像中的麻煩,給他一塊尿布墊,一樣能乖乖的一處拉撒,相較於貓也比較可訓練,但多毛的他到處沾裹灰塵,又不像貓喜歡自己舔淨身體,照顧上要多費一分心力。

為了減輕困擾,家裡要時常打掃乾淨,更要撥些時間陪他們玩,不至於一有空就沉溺在網路世界裡,也可算是飼養毛小孩所帶來的好處了。


2024年7月1日 星期一

八哥

 

窗外常有鳥叫聲,今天的聽來不太一樣,原來是體型稍大的家八哥,難怪聲音清脆宏亮。

八哥會學人類說話,小時候那個年代曾是受歡迎的寵物鳥,二叔就曾養過,但還沒學會說話就不知去向了。後來飼養風潮不再,牠們便被棄養,成為籠中逸鳥。

稍作觀察,八哥會鑽進電熱水器的縫隙築巢,對牠們來說,電熱桶就像是一部恆溫的孵蛋器,能幫親鳥節省孵蛋時間,而且不怕風吹雨打,可說是野鳥的豪宅,由此觀之,八哥的確夠聰明,適應力肯定是鳥界翹楚。

2024年6月22日 星期六

80D操作心法


閒來無事,拿出我的 80D 把玩一番,再次體會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實在有太多的功能及操作都生疏了,因此花不少時間看 Youtube 影片,以及實際操作確認。原來以前都只是一知半解,沒真正搞懂過,比如 “AI Servo” 與 “AI Focus” 的差異,以及善用 AF-ON 鍵的好處...等。

  • AI Servo(連續對焦)適用於對焦距離不斷變化的運動主體,如持續半按快門,會向主體連續對焦,直到按下快門,所以不會有嗶嗶聲(期間可隨時改變對焦主體);One Shot(單次對焦) 用來拍攝靜物,對焦後會有嗶嗶聲,接著就不再對焦了;AI Focus(混合對焦) 會由相機自行判斷用 One Shot 或 AI Servo,但可能判斷錯誤,通常不會用它。
  • AF-ON 預設是對焦+測光,快門鍵預設是對焦+測光+釋放快門,若取消快門鍵的對焦功能可得到以下好處: (1) 只要對焦距離不變,那按一次AF-ON,之後就只要按快門鍵就好,等同於在鏡頭的AF/MF之間快速切換 (2) AI-Servo啟動時,連續對焦不會因釋放快門而中斷。
不過拿出單眼拍照的機會不多,下次拍可能得再回想一下,搶拍情況下是沒這種美國時間的,因此將最常用的機頂5鍵做個分類及具體圖像化(參見下圖),其中的ISO較單純可忽略不看,重點來了,藍區兩鍵的代表字是「連」,橘區兩鍵的代表字是「網」,只要以「連網」兩字速記便行。以拍空中飛鳥為例,對焦區設區域多點(大網好抓鳥)AF設連續對焦(鳥的距離隨時在變)DRIVE連拍(有較大機會抓到精彩畫面)測光採預設的權衡測光,有了以上圖像記憶,便能快速切換設定進行拍照。


Canon 相機的許多名詞都不怎麼直覺,要研究過才知其真正用意,不知其他品牌相機是否也是如此?除了功能小按鍵,Q鍵搭配螢幕觸控可做其它拍照上的設定,至於複雜的功能選單,拍照時通常是不須碰觸的。以上操作心法是經驗的累積、智慧的結晶,Canon 應頒獎表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