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1月10日 星期六

縮時攝影筆記

 
動態 GIF 測試
在講縮時攝影之前, 我做了一個動態 GIF 的簡單測試, 以 PhotoScape 將 5 張 100K 左右的 JPG 圖檔, 組成一張有轉場效果的 GIF, 結果檔案大小一下子膨脹 50 倍, 比預期還多了 10 倍之多, 原因在於為讓轉場效果平順, 轉檔程式硬是多塞進一些圖框(frame), 假如不做轉場, 合成後的檔案才會如我們所預期, 也就是所有靜態圖檔的大小總和。為了讓網頁能快速呈現, 當然是捨效果而就效能, 本部落格首頁的圖檔即是捨棄轉場效果後的結果, 趁一年之始做個更換, 算是給新的一年一個新的氣象。
言歸正傳, 還是來談談今天的主題 - 縮時攝影。所謂的縮時攝影(Time Lapse)是指將長時間所拍攝的影像, 濃縮成一段短時間的影片, 其方法不外以下兩種:
  1. 拍攝大量單張的連續照片, 透過軟體編輯成連續影像。
  2. 使用錄影的方式, 經由快轉而造成時間濃縮。
就效果或品質而言, 當然是前者迷人, 這也是為什麼網路上會充斥著那麼多縮時攝影作品的原因了。而我會對其產生興趣, 是因看了一位朋友的高山縮時短片, 感覺挺新鮮, 於是聽其建議, 也跟著買進一條電子快門線(PhotoolEx, $500), 期待哪天也能拍出喜歡且像様的作品來。隨快門線附上的說明書有些繁瑣, 字體也小, 發現網路上有人對它做簡要說明, 於是將之摘錄如下, 避免哪天真要用時, 又忘了該如何操作。

(1) 延遲(Delay):這是指按下開始鍵啟動定時攝影後, 延遲多久才開始拍。這個值建議設定1秒, 這樣可以避免第一張拍攝時相機的震動。其實這組設定主要是拿來做自拍用, 例如設定 Delay 10秒才拍攝。
(2) 拍攝間隔 (Interval):這是指間隔多久要拍一張的設定值, 這個值當然是跟要拍攝的場景與物體有關。根據別人的經驗, 拍攝車流可使用1~2秒; 人群使用2~3秒; 天空的話要看雲層移動速度, 3~15秒都有; 夕陽則是10~15秒; 星空至少要用30秒以上才會有明顯的移動感。
(3) 曝光時間(Exposure time):這是指每張照片的曝光時間, 只有在相機設定為B快門時, 此設定值才有用。一般來說, 進行縮時攝影時, 相機大都使用光圈先決(Av, 場景光線有較大變化時)或手動(M, 光線變化不大時)模式, 這時每張相片的曝光時間就是由相機所設定的快門時間來決定。如果想拍攝夜間迷人的星軌, 由於需要長時間曝光, 這時就須把相機設定在B快門模式, 然後在定時快門線上設定想要的正確曝光時間。
(4) 拍攝張數(Number of shots):這指的當然就是總共要拍攝的張數, 建議此值可以設定為不限張數, 因為縮時攝影要拍攝的時間長、張數多, 這樣所產生出來的影片效果才會好, 當要停止拍攝, 隨時都可按下停止鍵。
至於相機的其他相關設定, 還包括:
(1) 對焦模式:建議調為手動, 一來對焦點不會因為場景變化而跑掉, 二來相機在拍攝過程中也不用一直自動對焦。
(2) 測光模式:使用權衡測光即可, 這樣會得到比較穩定的曝光時間值。
(3) 其他:白平衡選擇自動 ; ISO值盡量降低...。
網路上有人說縮時攝影對單眼相機滿傷的, 一般單眼的快門數約10萬張, 假如拍個較長的影片, 可能就得耗掉數千、甚至上萬的快門數, 若常拍, 很快就得更換快門。其實一般人對一個畫面的容忍度有限, 有一說法是 6~10 秒, 若以10秒推算, 影片格式為一秒24張(24 fps), 則拍個 240 張即可達到要求, 至於所需時間, 5 秒拍一張也只要 20 分鐘(240*5/60=20), 所以只要場景不錯, 其實是可以嘗試一下的。
就先這樣了, 等有實際的拍攝經驗, 再來分享一下心得。

縮時攝影: 百岳風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